语言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活动。任何语言发展都是由简入繁 , 由易到难。
一般来说 , 孩子一岁以前能叫爸爸 , 妈妈或牙牙学语。
二岁左右 , 发音虽然不正确 , 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 , 短句亦逐渐出现 , 例如“回家”“要喝水”。
三岁时 , 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发出 , 只有个别的音发不准。
另外 , 汉语四声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序 , 这四声的练习约在二岁时就应完成学习。
根据发声分析 , 若孩子三岁还无法说简单短句 , 四声发音仍维持在音调的一声阶段 。
父母就应提高警觉 , 应检查幼儿是否有听障 , 或有构音方面的问题 , 及时帮助他发展正确的语言能力。
一般儿童语音不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, 一是能否听得全; 二是能否讲得全。
儿童听力正常与否可进行简易测试 : 作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他 , 如声音相同 , 就点头 , 不同就摇头。
例如让他辨别“床”“船”的发音同不同,就很容易了解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。
如果“听”没有没有问题,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。
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之发展有关。
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,包括胸腔、腹腔、声带的动作及下腭的辅助,舌头、牙齿、嘴唇之间的配合。这些部位若配合不正确,不灵活,发音就无法清楚。
我们发现所有婴儿开始说话时都不是很清楚的,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,随着“感觉动作功能”控制的发音器官(口、齿、舌、唇)彼此配合也日益灵活,发音也就日趋清楚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有些家长把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。
其实所谓的大舌头的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,舌头就会变得较为灵活,可见其说话不清楚并非舌头大,而是操纵舌头的能力不良所致。
事实上,如果发现儿童将舌头伸出嘴唇外缘,舌头呈现鸡心状,舌尖凹陷时,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,这种情况才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。
此种现象应经由医生诊断后,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治疗。
我院治疗语言障碍方法
确诊病情以后,我们就能有目的的治疗,即“医教一体·多学科康复诊疗体系”,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体具体情况。
如果单纯是语言方面的问题,那么治疗相对的就要容易一点。
如果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,就需要一起协同治疗。
药物治疗
针对于部分孩子,会涉及到一些药物治疗
比如:
有的孩子脑发育不良,进而影响到了语言中枢系统,造成语言发育迟缓。
这个时候,就需要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,来进一步的改善孩子的脑功能。
即便是如此,家长们都应该认识到,迄今为止,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药物能够全面地治疗语言发育迟缓,提高其语言发育程度。
它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。
中医治疗
医教一体的医,注重于中西医相结合。
祖国传统医学对语言发育迟缓的记载相对较多,主要隶属于“五迟”之中的“语迟”范畴。
“脑为元,神之府”。比如,可以配合采用头针为主的针灸治疗,改善孩子的语言情况。
对促进脑细胞功能发育,对提高语言发育水平有一定的疗效。
认知训练系统
结合了孩子的心理特点,有针对性的开发了五大产品特色,提升认知能力、注意力、记忆力、观察能力。
语言训练
我们在接诊时,遇到很多小孩家长都会问:“为什么孩子要做语言训练?”其实,孩子语言问题并不是单一的,会伴随着行为、情绪等障碍。
通过训练的干预,这些行为及语言问题都会得以矫正。这一部分,也是我们医教一体中所强调的教的方面。
专业的语言老师会给孩子做详细的语言评估,看看目前在哪个阶段,有什么语言上的问题……然后,再制定针对性方案来训练,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、认知能力。
训练方法
●认知理解训练、感觉统合训练
认知能力是发展内在语言的基础,以轻松生动或游戏的方式,可以提供给孩子各种感觉与语言的刺激。
孩子有说话的欲望,对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之后,然后再去训练说话,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,还能够收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。
除了语言老师的训练以外,父母也需要积极配合参与进来,在生活中应用语言治疗的方法和策略,帮助孩子改善语言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