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多动症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有哪些,如何有效干预多动行为?儿童多动症(ADHD)是一种轻度脑功能障碍综合征,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,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,学习、行为、气质等方面存在缺陷,大多从婴儿期就出现兴奋性、夜间睡眠不安、不配合喂养等症状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多动症的表现会有所不同。
儿童多动症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有哪些
新生儿期:
神经不稳定,易激动,哭闹,睡眠障碍,易惊醒,跳跃,夜间哭闹,用胳膊睡觉或嗜睡。
宝宝:
抱在怀里,感觉坐立不安,容易哭,容易生气,容易发脾气,妈妈经常抱怨孩子不好带。
幼儿期:
此时多动症特别明显,走路不稳,胡乱奔跑,容易摔跤;此时已经出现了注意力障碍。难以管教,注意力不集中,东张西望,感到不安,睡眠不安,喂养困难,乱扔玩具,虐待小动物,遗尿等。
学龄前:
症状逐渐明显,在幼儿园表现为多动症,不遵守规则,坐不住,注意力不集中,不上课,学习有困难,随意走动,不接受管理,与其他孩子相处不好,不午睡等。
小学:
小学是孩子一生中多动症最明显、最突出的年龄段。这个时候的ADHD儿童主要表现为上课坐不住,有很多小动作,甚至站起来走来走去,发出奇怪的声音,打岔,说很多话,激动,注意力不集中,不能专心听课,打扰附近的同学,吵架,发脾气等等。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专家提醒,多动症过后,孩子每个时期的症状都不一样,这就需要家长和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,一定要及早发现,才能及早治疗,否则多动症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