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孩子上课坐不住、爱搞小动作、很好动,认错快犯错也快,做事情只有3分钟热度,时常做一件事做一点又丢下了。这部仅仅是孩子贪玩、调皮,孩子可能是多动症。
儿童多动症有哪些危害?
多动症主要表现为长期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动过度、冲动症状,且与年龄无关,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学习困难。
人们经常把他们贴上消极的标签,或者在学校和家庭中给予特别的待遇。由于学生们很难集中注意力,安静地坐着,或在做事情之前思考,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中面对学习和表现的挑战。
此外,他们的社交活动也很困难,不能被同伴接受,或与父母关系紧张。上述特征可能造成二次负面影响,例如极有可能导致学业、成绩不佳或被学校开除、吸毒和涉及刑事问题。
在幼儿期,教师对课堂纪律没有特别的重视,再加上幼儿期具有生理动态性,过动症儿童也不显得突出。
而且到了小学,多动症儿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,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尤其是不能完成学业要求,导致学习成绩不好,甚至有些孩子脾气暴躁,好斗的一面,都会突显出来。
很乖、不好动,也可能是多动症?
也有家长不解:“我家女儿很乖,并不好动,为啥还会被诊断为多动症?”
其实并非所有孩子都会表现为多动。多动症包括了多动障碍和注意力缺陷的“两面”。
患有多动症的女孩并不一定就是多动症,但常常是注意力无法集中,上课爱走神,学习效率低下,成绩落后,经常感到自卑,焦虑,不合群,与人交往困难,做作业常常拖拉磨蹭。不过,也有一些女孩表现为好动、精力过于旺盛。
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?
1、注意力缺陷,通常表现为:
粗心;
在需要注意力的时候无法集中;
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神志不清;
很难完成任务;
没有条理,东西乱糟糟;
经常丢失日常学习或生活用品;
不愿意专心做某些事情,例如上课、写作业;
经常因为外界刺激而容易分神;
经常忘记事情。
2、多动、冲动,通常表现为:
常打打闹闹或在座位上扭动;
不能按要求静坐,上课时离座,或活动时离队;
常在不合适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行;
不能安静做事;
精力太旺盛,常忙得不可开交;
频繁说话、时常抢话;
排队不耐烦、常打断或打扰他人,如打断别人的谈话,或未经询问就用别人的东西。
如何治疗多动症?
治疗“多动症”,要多管齐下
已有的研究表明,真正的病儿不会自动改善病情,规范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。该疗法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孩子的症状,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,改善人际关系,并使他们在青春期中保持身心平衡。
治疗要有家长、教师、医护人员和社会的参与。除父母外,学校教师也是关键,要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,对此类儿童既要有包容心,又要有智慧应对他们带来的挑战。父母应该重视行为训练。对儿童的注意力缺陷,可进行围棋、绘画、书法、弹钢琴等方面的训练,“静心养神”,增强注意力。
当儿童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就需要药物治疗。规范化用药可以改善症状。所以 多动症的早期诊断、系统和规范干预是非常重要的。使这些患儿顺利地渡过他们生命中重要的受教育阶段,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,是父母、学校、医生共同的责任。
若还想了解:
可以点击【咨询】,也可以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【西南儿童医院官微】咨询、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