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宝宝患上脑瘫,对家长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。无论是在经济上,还是在照顾难度上,都会给家庭不小压力。
而因为不少家长对脑瘫存在误区,不仅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治疗干预、康复效果。更有甚者,直接导致了一些社会恶性事件。
比如2018年被爸爸和爷爷溺死的8岁脑瘫女孩。
今天,特别跟大家分享「5个脑瘫宝宝康复的常见误区」,给这些特殊的孩子、家庭一些康复的帮助。
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识,是因为对“脑瘫”的字面意思理解所致。
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,脑瘫的孩子并不是都伴有智力低下。
而相反,在生活中,我们看到不少脑瘫孩子非常优秀,他们坚韧不拔、刻苦学习,考上了985、211大学,是学习的榜样!
从脑瘫患儿到北大毕业、哈佛硕士
单亲妈妈一路披荆斩棘
要更加深入了解的家长,可以仔细研究下面科学的脑瘫定义:
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、活动受限症候群。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。
常伴有感觉、知觉、认知、交流和行为障碍,以及癫痫等共患病。
抱有这样偏见的人也大有人在,尤其在贫穷落后的偏远地区,随随便便就扣下了“不治之症”的帽子。
其实,脑瘫孩子经过科学的评估,专业的指导,早期干预,积极进行康复治疗,很多功能是能最大程度恢复的。
一旦孩子有脑瘫的可能性,家长要注意科学系统严谨的筛查,在专业医院评估,避免误诊。
在生活中,因为家长的不注意或不重视,错过孩子的黄金干预期,而终生肢体残疾的例子,数不胜数。
临床实践证明:
小宝宝出生后的2、3年,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,具有较强的的可塑性,也是代偿恢复能力最强的时期。
如果能够早期干预,孩子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改善,甚至接近同龄孩子。而延迟治疗越往后推移,康复难度越大,时间也花费更长…
对于脑瘫孩子的治疗,根据不同的问题,以及他不同的年龄和接受程度,采用“一对一”的针对性训练、引导式教育进行干预。
比如:
★运动、姿势发育障碍的宝宝,进行肌力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以及正确姿势的诱导;
★认知、语言障碍的宝宝,采用认知理解能力训练、语言训练,构音训练等,用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到训练中,并开其潜能;
★感知觉障碍的宝宝,可以用感统训练来治疗;
★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宝宝,可以用心理治疗进行帮助;
★合理的运用康复辅具来巩固治疗效果,并进行24小时姿势管理。
…
这种误区很常见,许多家长都认为通过常规的“打针、吃药”等,就能帮助脑瘫孩子康复。
但其实事与愿违。
脑瘫孩子的康复是以训练为主,辅助以必要的药物治疗。这一点尤其注意,家长不要本末倒置。
比如在我们门诊治疗中,一些脑瘫孩子会采用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来缓解肌肉痉挛,使他的异常姿势和运动得到改善,为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。
脑瘫孩子系统的康复治疗,比如运动疗法、作业治疗、言语治疗、认知训练、中医治疗、物理治疗、康复辅助器具、家庭指导等相结合的“医教一体·多学科康复诊疗”。
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,逐渐改善脑瘫孩子受限的功能,缩小与同龄人的差距,最终他才能融入社会。
研究发现:经过综合的康复治疗,能尽可能最大限度改善孩子的运功功能障碍,提高语言、生活自理能力。
同时,还要注意的是,针对不同分型的脑瘫孩子,所接受的康复治疗是不同的。
根据脑部受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,脑瘫会有各种不同的临床特征。
目前脑瘫分为6种类型:痉挛型四肢瘫、痉挛型双瘫、痉挛型偏瘫、不随意运动型、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。
对于脑瘫孩子,特别要强调医院康复、家庭康复和社会康复相结合。
家庭,永远是一个最终康复的场地。我们家长永远是最了解、最爱孩子的人,同时也是接触孩子时间最长的人。
家庭康复,不仅是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的延伸,还可以让孩子处于24小时的干预中,预防痉挛、变形、退化。
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,也更利于脑瘫孩子的独立、生活自理,减少对他人的照顾和依赖。
指导家长
及如何抱脑瘫孩子
作为我们的家长要密切地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的情况,在专业的指导下,掌握好必要的家庭康复的方法和技术。
比如:
★如何抱脑瘫的孩子、如何给孩子洗澡;
★每天帮助孩子做放松肌肉、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;
★按照孩子的运动发育顺序,从头部的控制到翻身、坐起、爬行、站立、行走等顺序,有步骤地进行日常家庭训练。
好了,西西的分享就到这里。
让我们勇敢的走出误区,为孩子带来最有效最正确的治疗。还有更多疑问,家长可以在线咨询,我院会根据孩子的状况,为您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