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障碍是指儿童、青少年时期出现的以焦虑、抑郁、恐惧为主的一系列心理问题,约5%的学龄儿童在学龄期有相似的表现,被定义为拒绝上学。每年至少有三千万名儿童和青少年正遭受着情感障碍的折磨。
看看心理学专家的十点建议:
保证儿童每天至少睡6小时;
让孩子因为喜欢而不是同学压力而选择相关的课程;
为孩子的学业或兴趣班做适当安排;
告诉孩子你爱他们,而不是把他们带回家;
告诉孩子,不要以初高中的水平来判断自己的位置;
带孩子外出爬山、露营或其他户外活动,这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式;告诉孩子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历;
学会向朋友、父母、老师和其他成年人求助;
通过活动或其他方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情,让孩子明白人生的意义;
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坐在孩子身边,一起做事情,或者聊聊天。
孩子的这种情绪障碍有的是用行为来表现,就比如自残,发脾气,摔东西,有的则是用躯体化来表达,当孩子有这样的现象时,不要一味的说孩子不懂事,熊孩子一个,其实他可能也只是用行为来表达他自己的情绪,既是一种情绪,又是一种呼救,要注意识别这一点。
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,少唠叨,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孩子玩、聊天、培养感情。尽量用平静的态度、语调、幽默来对待孩子。
孩子情绪障碍,家长能采取什么措施?
(1)、清楚的行为设定,一贯的奖罚(非体罚)原则,父母的养育态度应该是一致的,不能只有一张白脸,要有一张黑脸,要考验孩子的辨别能力,要让孩子产生困惑,不能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。
(2)、修正不当的高标准,建立多重价值观,针对问题解决的处理模式。如果父母只接受一种价值观念,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习的唯一标准,那么就会使有学习困难或过动症的孩子,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。
(3)、父母亲的情绪管理。父母面对有情绪障碍的孩子,常常火冒三丈,原有的耐力根本不够,父母需要情绪管理,防止陷入与有情绪障碍的孩子的恶性循环中,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治疗有情绪障碍的孩子的基础。父母应该学会一种更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,这是至关重要的。
(4)、假如父母只知道一味的惩罚,而不去改善原来的困难,那就可能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而加深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。
(5)、不尊重他人,公开羞辱儿童,造成儿童报复心强,自我形象差。如果做错了事情,孩子需要的是教育,而不是责骂。
(6)、人生观的立足点本来就不平等,与其他孩子做过多比较,结果挫败了孩子的向上动力,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度自卑没有自信。父母不应该羡慕别人,然后转嫁给孩子,要孩子帮助父母实现梦想和期望,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家长在平时一定要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,不要总是训斥孩子。在平时要多陪伴孩子,多鼓励孩子,帮助孩子树立信心。支持孩子参加社交活动,培养孩子兴趣等等,从各种方面使孩子心理上得到治愈。
如还想了解:
可以点击【咨询】,也可以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【西南儿童医院官微】咨询、留言。